如果以后朋友圈还有人在传这几个谣言,记得把这篇文章甩给他!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低钠盐是“夺命盐”?

 隔夜饭致癌?

化了又冻的雪糕有毒?

这些食品谣言,隔几日就出来一套说法

真是烦不胜烦!


辟谣君来了,一切都好解决!

懂得套路,才能辨真伪

别让这些食品谣言一再上演!

下面就和辟谣君一起看一下

这些给我们带来不安的食品谣言

如何一一侦破

如果如果以后朋友圈还有人在传这几个谣言,记得把这篇文章甩给他!




谣言一  低钠盐是“夺命盐”

前些日子,一则“低钠盐就是高钾盐,会引发高钾血症”的传言,在朋友圈广为流传。这是一则2016年的谣言,今年再次被翻出。

解读:

摄入盐过多是导致高血压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


卫生部门有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为13.4克,超过标准1倍多,农村地区更是高达16.5克。


盐摄入量下降后,饭菜又太淡了,为了口感好,有的家庭忍不住还是选择咸回去了。


怎样能兼顾健康和美味呢?在政府的推广及媒体的宣传下,目前大部分民众已普遍接纳了低钠盐,低钠盐绝不是“夺命盐”。

谣言二  隔夜饭致癌

最近又在网传的长期吃隔夜菜可能致癌,让不少人心里打起鼓,吃隔夜菜真的不安全吗?

解读:

一般隔夜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足以致癌。与新鲜蔬菜相比,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确会增加,但不至于达到致癌的量。以绿叶菜为例,如果烹调后不加翻动放入冰箱,24小时之后亚硝酸盐含量约从3毫克/公斤上升到7毫克/公斤。研究证实,人体摄入200毫克以上的亚硝酸盐才可能发生中毒,也就是说,要达到中毒的量,至少一顿需要吃上几十公斤的隔夜蔬菜。就正常人而言,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隔夜菜对健康最大的不利实际上是营养损失巨大,专家建议大家最好少吃。比如,维生素C比较怕热,炒菜时的损失一般能达到30%~40%,如果二次加热,维生素C的含量就更少了。


谣言三  化了又冻的雪糕有毒

有报道称,如果雪糕贮存时达不到所需贮存温度,会引起结构变化,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如可溶性毒蛋白及胺类等。

解读:

专家表示,有可溶性蛋白但没有“可溶性毒蛋白”的说法。


蛋白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蛋白质发生变质,分解出有害的其他物质,如富含蛋白质的鸡蛋、牛奶等变质,分解出硫化物;二是蛋白质会吸引细菌大量繁殖,吃了含这些有害菌的食物,很可能导致胃肠道疾病;三是一些人会对蛋白质过敏。


雪糕融化再冻,最可能影响健康的是冷藏环境不符合要求,引发细菌过量繁殖,这和蛋白并没有关系。


因此,建议买雪糕时首先要看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有没有破损,通常应选择外形完好的雪糕,避免给细菌繁殖造成可乘之机。


谣言四  西瓜被打针

“打针西瓜”是指网上流传的被注射了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和胭脂红之后,又经人工催熟的西瓜。这个内容的谣言几乎每年西瓜上市的季节都会被翻出来一次,真是“经久不衰”啊。

解读:

给西瓜打针有多难?不知道有没有人试过。一般的针头根本打不进去,因为里面是实心的。如果你用力强行打进去,也只有针头路过的地方能渗进去一点,而且瓜瓤很快就会烂掉。


有人说自己确实看到有人在给西瓜打针,其实可以去了解一下那是在哪个生长阶段打的,因为那很可能只是给西瓜打生长调节剂而已。

谣言五  加塑化剂的面条

近期网络上流传的视频中,有人展示他煮过面条之后,锅内会出现黏乎乎的东西,据此猜测面条里加了塑化剂或者某种“胶”,产生“面条加了塑化剂”的谣言,并声称此种胶对人体有害。

解读:

塑化剂虽然不能吃,但价格也比面粉贵多了。面条里面可以加黄原胶,但那是微生物发酵淀粉得到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实际上,水洗出来的东西是面筋,成分以蛋白质为主。


面条能燃烧是因为里面含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其实绝大多数食物都能燃烧,因为蛋白质、糖类(包括淀粉)、脂肪都是可燃的,只要温度高到一定程度即可燃烧,并发出焦煳的味道。这是正常的。

谣言六  紫菜和粉丝都是塑料做的

今年2月以来,“紫菜居然是塑料做的,这些黑心的商家,转起来,让更多人知道”的谣言在网上广泛传播,一时舆论哗然。在造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恐慌的同时,“塑料紫菜”谣言也给紫菜销售、加工和养殖的产业链带来重创。2月23日前后,网上开始流传“塑料粉丝”的视频。

解读:

实际情况是,紫菜藻体呈膜状,塑料薄膜一般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塑料制成。


紫菜和塑料薄膜差异较大,但由于工艺不同,可能有的紫菜好撕开,有的不好撕开,不能简单通过不好撕断定是不是紫菜,还是需要科学检测。


粉丝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水,淀粉本身就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含碳氢元素,所以易燃,一般干粉丝都是可燃烧的。光凭能否燃烧来判定真假粉丝,不靠谱。

谣言七  子虚乌有的假鸡蛋

网上还经常有谣传消费者买到了假鸡蛋,有的蛋黄像橡皮一样有弹性,有的颜色异常,等等。

解读:

有人在网络上声称能人造鸡蛋,还有视频为证,使用的是海藻酸钠、氯化钙等原料。有高校学生实践了一下,似乎真的能做出来,但是后来有媒体记者暗访,发现这是一个骗局,目的是吸引别人去“拜师学艺”,学费不菲而且“关键技术”还保密。


另外还有个视频是批量做假鸡蛋的,实际上,那不过是恶搞的玩具,电商平台上都有卖的,也比鸡蛋贵得多。


其实人造鸡蛋根本无法实现,光鸡蛋壳就很难模仿,比如有气孔、有气室、有卵膜。网上流传的制作工艺挺复杂,一天也做不出几个,这样的成本和产出,有造假的必要吗?

谣言八  编造出笼的塑料大米

网上一个关于“塑料大米”的视频被疯转,视频中显示有人正在把废塑料塞进一个轰鸣的机器,拉成丝线一样的东西,然后又通过另一台机器,切成了小颗粒。于是视频发布者就说,这是用塑料在造假大米。

解读:

实际上,这些塑料的颗粒是工业原料,不是大米。一方面是因为颗粒形状一看就不像大米,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家比大米贵得多,随便一种塑料颗粒都比大米价格贵!最便宜的聚丙烯颗粒也比大米贵好几倍,如果是聚乙烯或者聚四氟乙烯,就更贵了。


其实,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塑料颗粒机”就会发现,视频中生产“塑料大米”的机器正是专门的“塑料颗粒机”。不过,之前确实有出口的大米被发现装的是塑料颗粒,这是因为当地禁止塑料进口,只好以大米报关蒙混去。 

谣言九  毒豆芽竟五毒俱全

早年《大河报》曝出不实消息,称郑州一豆芽生产户所用的“无根生长素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其中五种添加剂均可致癌”。随后几年间多家媒体发表没有科学依据的乌龙报道,夸大无根豆芽危害,以至于坊间以讹传讹让无根豆芽被冠以“五毒俱全”之说。

解读:

所谓 “无根粉”等物质使得豆芽“五毒俱全”——致癌、致畸、致儿童早熟的说法其实是谣言。真相是,这些物质都属于植物激素,或称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能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但无法对人体起作用。2015年5月21日,、、国家卫计委联合出台了《绿色食品芽苗类蔬菜》标准,为豆芽中无根剂的使用划定限量,只要在使用限量范围之内的均是可以正常食用的豆芽。建议市民在食用豆芽前可先用水冲洗豆芽数次,然后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时。

谣言十  青蟹被注射不明液体

有网传视频显示,一位大妈手持注射器向青蟹注射不明液体,网民纷纷猜测注射物为胡萝卜素、黄粉、蟹黄膏和尿素精等。

解读:

业内多名专家证实,如此打针,青蟹很容易死亡。而且注入异物后,蟹的口感也会变得不同,马上就会变味,商家根本不会这么做。

中渔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委会主任委员周卓表示,不管河蟹还是海蟹或其它品种,只要有液体被注入体内,无论是清水还是料酒,它身体内部平衡就会被改变,螃蟹很快就会死亡,所以市场上不会存在注水的螃蟹好多消费者反映在市面上买到过带有针眼的螃蟹,其实都是梭子蟹。这种螃蟹外壳两边尖尖的,在捕捞过程中它们相互挤压就会扎到其它螃蟹的身体,从而产生一个个像针眼的洞。

专家提醒,大家在市面上挑选螃蟹时尽量选择正规市场,挑选时注意观察,只要是活的螃蟹就可以放心购买。


来源:温州辟谣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