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举螯的蟹
流沙河
,湖南大学外文系一年级有一个学生,二十一岁,家在衡阳,不知是何缘故,。他的行囊既轻且雅,内有三“本”一“条”:冯至诗集一本,艾青诗集一本,他自己作品剪贴一本(其中有十多首已发表的新诗),军用毛毯一条。这个行囊显然具有矛盾的内涵。他到台湾三年以后又发表诗作了。接着参加海军,服役有二十年之久,1973年以中校军阶退役。他就是洛夫(姓莫),台湾现代派诗家之一,现任《创世纪》诗刊总编辑。《创世纪》诗刊是他在 1954 年与张默、痖弦一起创办的,刊龄甚老,影响甚大。
洛夫早慧,十五岁开始写作。去台湾后的三十年间著作颇多,有诗集七种和诗论集二种,还有译作七种。第一本诗集《灵河》出版于 1957 年。第二年他到军官外语学校受训,诗风大变,转入了现代派,洛夫自己是这样说的。
洛夫看重《巨石之变》,说这是他的自述诗,诗中的巨石就是他本人。这首诗的第一章说巨石屹立于“莽莽荒原上”,“我已吃掉一大片天空”,“在我金属的体内”“铁器捶击而生警句”“锵然而鸣”,那是“无人辨识的高音”。第二章说巨石底层燃着火,脸上盖着冰雪,“我之外无人能促成水与火的婚媾”。第三章说大风刮起巨石的“碎裂的肌肤”而月亮在上面“”,遂使“久久未曾一动”的巨石“满山滚动”起来,“我手中高举的是一朵花”(暗指火山爆发),巨石终于“占有峰顶的全部方位”。在第四第五两章里,巨石发表宣言:“你们都来自我,我来自灰尘/也许太高了而且冷无声”,“我是火成岩,我焚自己取乐”,“你们说绝对/我选择了可能/你们说无疑/我选择了未知”,“你们争相批驳我/以一柄颤悸的凿子”,“你们有千种专横我有千种冷”。
愤愤之声,纸上可闻,不知道洛夫在骂谁。此诗注明“完成”于 1974 年,孕育之年当更早些。读者该记得他在 1961 年曾与余光中激烈地论战过,余光中的答辩文章宣布要与那些否定中国诗歌传统的虚无派告别。洛夫在诗中说“你们争相批驳我/以一柄颤悸的凿子”,如果这是指十三年前的那一场论战而言,那就未免太小器了。洛夫在诗中还说“我是火成岩,我焚自己取乐”。做诗不过“取乐”而已,这恐怕就是他的诗歌主张吧。《巨石之变》的第六第七两章是结尾,说的是再一次的火山爆发使巨石从“一块冷硬的石头”变成了“最初的粉末”,遂复归于虚无,因为人间“竟无一事物使我满足/我必须重新溶入一切事物中”。看来这该是他的人生观了,可惊地厌世!
台湾诗人多有厌世之作,这是容易理解的,虽然那些诗人并未吃过多少苦头。洛夫的诗不但厌世而且阴冷,请读他的《沙包刑场》:
一颗颗头颅从沙包上走下来
俯耳地面
隐闻地球另一面有人在唱
自悼之挽歌
浮贴在木桩上的那张告示
随风而去
一副好看的脸
自镜中消失
地球的这一面有人被杀,地球的那一面有人待毙。悲哉,地球!结尾两句借自一个历史故事。隋炀帝对镜摸脸自叹:“好头颅,谁当砍之?”洛夫把它变了一下而已。
阴冷的厌世总算没有妨碍官职的右迁。他在台湾海军部门历任参谋、联络官、特等编译官、顾问、英文秘书,一帆风顺,直至中校军阶。,洛夫写了一首感伤的《独饮十五行》以志其事,“诗成,沽酒一瓶,合泪而下”,也就不太令人感到奇怪了。他在那首诗中说:“近些日子/我总是背对着镜子/独饮着/胸中的二三事件”。结尾两行:“干/退瓶也只不过十三块五毛”。台湾当局自圆脸面,。第二天洛夫也饮酒“退瓶”,说那东西(瓶??)值不了几个钱,这就未免有些滑稽了。
这里用得上他的长诗《石室之死亡》第五十八章中的两行:
几乎对自己的骄傲不疑,我们蠢若雨前之伞
撑开在一握之中只使世界造成一阵哄笑
洛夫的《汤姆之歌》写于 1967 年,诗有味道,且易读懂(他的许多诗很难读懂)。汤姆在这里是美国兵的泛称。某一个广场上立了一座美国兵的铜像,洛夫见了有感,写诗如下:
二十岁的汉子汤姆终于被人塑成一座铜像
在广场上他的名字被人刻成
一阵风
擦枪此其时
抽烟此其时
不想什么此其时
(用刺刀在地上画一个
然后又横腰把她切断)
没有酒的时候
到河边去捧自己的影子
没有嘴的时候
用伤口呼吸
死过千百次只有这一次
他才是仰着脸进入广场
结尾两句尤其好,如落日返照使暮山生色。全诗语言阴沉,感情冷峻,形象鲜明,含意深刻。洛夫的《水仙之走》只有二十行,标题注明“电影诗剧”,形象也很鲜明,但是含意有些费解。至于情节,堪称怪诞之至。先是室内出现一个瘦长的少年在给窗台上的一盆水仙浇水,“水仙哗地突然长高数尺,青茎挥动如舞者之臂”。接着是少年惊了,“他看到盆内根须在亢奋中涌动,纠结,频频呼吸”。少年走向镜前,对镜摸脸,“然后脱光身子,在室内昂然踱步,搓着双手”,“然后再看一眼镜中裸着的自己”。少年等待着水仙开花,水仙却拼命地只长叶子。于是“他拿起一把刀子开始割自己的脉管,血激射而出,注满了花盆。/他微笑。他听到一阵猛力吸吮的声音,/他看到水仙的青茎渐渐转红”。结尾很惨,他死在地板上,水仙却跳出窗口,“捧着一束花,/向河边走去”。
水仙洋名 Narcissus(纳西萨斯),在希腊罗马神话中是一个美少年,终日俯在水边照影,爱上了水中的自己,相思成疾,死后化作水仙花。诗的结尾,水仙开花,向河边走去,是去照影自爱的。此诗可作多种解释,读者不妨试试。
台湾的评论家有称洛夫为“诗魔”的,颇切贴,但应该带上贬义。洛夫的阴冷甚至侵入了他的爱情诗,《风雨之夕》《窗下》《烟之外》《水声》都是例子。甚至在为长女的出生而写的纪念诗《初生之黑》里也看不出一丝温暖的笑意来。他对刚刚生下来的长女说:“世界乃一断臂的袖,你来时已空无所有。”他是如此的厌世啊!
1975 年 3 月 29 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日)的早晨,洛夫到台北市的孙中山纪念馆去,看见那里“提鸟笼者二三/练太极拳者七八/溜狗的妇人转几个圈子便走了/另外一些则蹲在石阶上/读早报上的奖券号码/读石油上涨/读机车骑士互撞之壮怀激烈”(引自《国父纪念馆之晨》),于是感慨系之。在另一处他又说:“我在等待炮声/而炮声响起时又将如何/降旗的号声/一再强调我们明日的辉煌”(引自《广场》)。看来他对“明日”也不抱有希望,所以他要厌世了。
洛夫毕竟是诗人,有裸袒的勇气,这就很不错了。他在他的代表作《石室之死亡》的第五十九章里裸袒自己如下:
我已钳死我自己,潮来潮去
在心之险滩,醒与醉构成的浪峰上
浪峰跃起抓住落日遂成另一种悲哀
落日如鞭,在被抽的背甲上
我是一只举螯而怒的蟹
这只举螯的怒蟹大可不必“钳死”“自己”,因为“落日”去了还有朝日要来的,只是他得充实充实自己的灵魂才行。好在他在此诗的结尾已经这样地惊叹了:“天啦!我还以为我的灵魂是一只小小的水柜/里面却躺着一把渴死的杓子”。
月亮,一把雪亮的刀子
[洛夫]
窗 下
当暮色装饰着雨后的窗子
我便从这里探测出远山的深度
在窗玻璃上呵一口气
再用手指画一条长长的小路以及小路尽头的一个背影
有人从雨中而去
1957. 3. 21
有鸟飞过
香烟摊老李的二胡
把我们家的巷子
拉成一绺长长的湿发
院子的门开着
香片随着心事 向
杯底沉落
茶几上
烟灰无非是既白且冷
无非是春去秋来
你能不能为我
在藤椅中的千种盹姿
各起一个名字?
晚报扔在脸上
睡眼中
有
鸟
飞过
1970. 7. 5
舞 者
呛然
钹声中飞出一只红蜻蜓
贴着水面而过的
柔柔腹肌
静止住
全部眼睛的狂啸
江河江河
自你腰际迤逦而东
而入海的
竟是我们胸臆中的一声呜咽
飞花飞花
你的手臂
岂是五弦七弦所能缚住的
挥洒间
豆荚炸裂
群蝶乱飞
升起,再升起
缓缓转过身子
一株水莲猛然张开千指
叩响着
我们心中的高山流水
1970. 4. 5
晨游秘苑
侧院里
一株古槐
可说完全没有了叶子
群雀啾啾
从未见一座石像
在寒风中拉起大衣的领子
这座也没有
想必当年是一位清官
上次战役后
就再无人昂然从此经过
那时的雪
想必不如今晨的白
飞檐的背后是
围墙
围墙的背后是
寝宫内熬银耳莲子汤的香味
门虚掩着,积雪上
有一行小小的脚印
想必昨夜又有一位宫女
蹑足溜出苑去。
组诗《汉城诗抄》之三
雪地秋千
我们飞扬
大地随之浮升
止于四十五度角
止于那种伸手便可触及
叫人想死的高度
我们降落
大地随之撤退
惊于三十哩的时速
回首,乍见昨日秋千架上
冷白如雪的童年
迎面逼来
啊!雪白的肤香
秋千架上妹妹的肤香
如再荡高一些,势将心痛
势将看到院子里渐行渐远的
蓟草般的乡愁
而左手边
那条至今犹未全部解冻的小河
体温何时上升?
新罗的早雪
至今犹无衣裳 赤裸
且有提升为水之前的执拗
从四十五度角的危崖跃下
是否有如坠入探及千㖊的寒潭
雪,摊开如一部近代史
我们愈读脸色愈白
且常在冷中骤然惊醒
我们飞扬
低头已不见地面上的脚印
警兆呀警兆,令人顿生
雪花落在颈子里的那种仓惶閤起的双眼
想象灰飞烟灭的悲壮
荡成如此美好之秩序在如此高度
何等严肃的儿戏
如说是悲剧其韵律岂不稍嫌轻快
雪地的秋千
半悬的中年
我们上升,而且降落
我们摆荡,而且哀伤
在风中,自由而无依
在遍体冰凉的夕阳中
我们抓紧绳索的手
由红而青
组诗《汉城诗抄》之七
烟 之 外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来潮去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己黄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
结局如此之凄美
——落日西沉
你依然凝视
那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
他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海哟,
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亮那一盏茫然
还能抓住什么呢?
你那曾被称为云的眸子
现有人叫做
烟
1967. 7. 9
子夜读信
子夜的灯
是一条未穿衣裳的
小河
你的信象一尾鱼游来
读水的温暖
读你额上动人的鳞片
读江河如读一面镜
读镜中你的笑
如读泡沫
1973. 12. 16
月亮·一把雪亮的刀子
日历上,疲惫的手指在划着一条向南的路,
及到天黑始告停顿
月出无声
酒杯在桌上,枕头在怀中
床前月光的温度骤然下降
疑是地上——
低头拾起一把雪亮的刀子
割断
明日喉管的
刀子
月亮横过
水田闪光
在苜蓿的香气中我继续醒着
睡眠中群兽奔来,思想之魔,火的羽翼,
巨大的爪蹄捶击我的胸脯如撞一口钟回声,次第荡开
水似的一层层剥着皮肤
你听到远处冰雪行进的脚步声吗?
月出
无声
1973. 2. 15
《星星》诗刊
主编:龚学敏
副主编:李自国
主编助理:杨献平
《星星》诗刊微信公众号
执行主编:李自国
统筹:李斌
编辑:柒玥
微信搜索:xxsk1957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星星诗刊阅读APP下载